太阳能热水工程_“五大策略”破解低碳经济困局
  • 太阳能热水器厂家
  • 来源:www.ayifi.com
  • 浏览: 10,262 views

  • 去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在不断争吵中不欢而散,但这一会议并非终点,而是世界走入低碳时代的起点。低碳不仅将成为政治角力的新舞台,还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深刻影响。2010年,低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面对这一重大机遇与挑战,我国应通盘考虑,制定发展长策。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我国经济也将造成深远影响,简而言之,低碳将继续推高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进而推高全球通胀水平,我国将面临全面高涨的原材料及人力成本压力。同时,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低下,低碳技术较为落后,低碳产业存在发展瓶颈。
    我国在低碳技术和低碳市场的发展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和利用水平低下、低碳技术尚未形成竞争力和碳交易市场失语。
    面临如此机遇与挑战,我国需要积极应对,我认为以下五策是化被动为主动,转威胁为机遇的可行路径。


    一、先节能后减排,奖惩并举推进低碳政策。对我国的制造业来说,节能减排工程浩大,可以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先推进提升企业效益的节能工程,再推进提升企业形象的减排工程。同时,为强化企业对执行低碳政策的积极性和责任,可以考虑采取奖惩并举的策略。对高效推进节能减排的企业,政府可以提供一定资金支持或税收奖励。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征收碳排放税,以用作低碳政策的运作资金。对坚持高耗能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则要严厉关停。
    二、国内与兼顾,步步为营开拓新能源市场。从长期视角来看,新能源将是关系政治经济走势的战略性议题。而我国的能源结构与其他国家迥异,新能源技术也总体落后于先进水平。因此,我国应该既照顾本国特性发展低碳技术,又要着眼全球开拓新能源市场。
    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倚重趋势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对此,我国应加大对适用于煤炭资源的低碳技术。在这方面,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我国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其迅速产业化。而在新能源市场格局来看,我国在太阳能、水能、核能利用上有重要进展,生物能源则在农村地区的沼气项目和新兴的生物燃料技术上取得突破。我国可以加强这些新能源的市场化开发,在这些领域中取得全球领导地位,用在新能源市场的回报继续投入深层次新能源开发:如核聚变技术突破、安全高效利用氢能技术等。如此步步为营,我国才能突破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技术的垄断,掌控未来新能源的话语权。

    三、占领节能市场制高点,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中国制造虽然行销全球,但是品牌和科技附加值的缺失一直使得我国产品定位低端。低碳时代下,节能成为主导潮流,可以预见未来节能产品市场将空前庞大,节能可以成为我国产品树立品牌特点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节能汽车、节能电器等消费品和节能生产线等生产工具都可以成为我国企业全力争取的市场。
    四、为低碳产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如前所述,无论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革还是新能源创新,都需要投入大规模的资金。政府的一次性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虽然必要,但是完备的金融支持则是企业保持创新动力和能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应对低碳产业开放资本市场,提供全面的融资支持,银行贷款、创业板上市、企业债券发放三类主要融资模式都要到位,积极培育我国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群体,为创新型的低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五、推进衍生品市场创新,争夺碳交易“话语权”,强化风险管理能力。面对即将来临的全面碳风险和多种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我国亟待迅速推进基础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和碳交易市场的创新。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已经较为完善,但已经得到危机检验的期权和金融期货尚未放开。全球通胀局面下,我国实体经济需要这些基础衍生产品来对冲持有的原料、库存、股权、债券及外汇等商品的敞口风险。
    我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需要在碳交易市场上掌握话语权,而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培育与接轨的碳金融市场。在具体建设路径上,我国要加大碳排放交易产品的金融创新力度,加快包括环保期货、期权和互换合约的创新步伐,鼓励企业参与组织及其他国家的碳排放额度及信用产品,提升我国低碳市场的运作效率和低碳产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本文由上海太阳能热水器厂家-湘宸太阳能公司【http://www.ayifi.com】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太阳能方面的需求,也可以直接与我们宋工联系:135-6460-1168